题破山寺后禅院高效率配资开户
〔唐〕常建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
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
万籁此都寂,但余钟磬音。
【作者】
常建(708—765?)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中唐诗人。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,仕宦不得意,来往山水名胜,很长时间过着漫游生活。后移家隐居湖北。
【译文】
清晨我虔诚地探访名刹古寺,旭日初升照耀着高深的丛林。蜿蜒竹径,通往僻静的幽处,静谧禅房,到处有花木繁盛。明净的山色令鸟儿喜悦安宁,澄澈的潭影把心垢涤除干净。整个世界的喧哗全归于沉寂,只剩下钟磬声令人脱俗超尘。
展开剩余51%【禅意】
这是唐代最著名的题寺诗,其中“曲径通幽处”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“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”诗人用“清”“古”“高”三字,透露出对清静幽远的古寺高林的倾慕之情;用旭日高照,衬托出明朗喜悦的心情。
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”沿着长满修竹的小径,来到幽深宁静的禅房,发现竟是别有洞天。禅房并不是像通常想象的那样,清冷、寂寞、灰暗、压抑,而是生机勃勃,生趣盎然。你看那各色花木,开得多么璀璨绚烂,长得多么生趣盎然。并且这份璀璨绚烂,又迥异于尘世的俗艳肤浅,令人欣赏赞叹,陶醉流连。“曲径通幽处”,是超凡脱俗的清幽;“禅房花木深”,是生意盎然的禅趣。两句把禅者超乎俗世,而又热爱生活的风致情怀,渲染得栩栩如生。
“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”溪光山色令鸟儿喜悦,是因为鸟儿找到了适合它情性的绝佳环境。空明澄澈的潭影,把人心中的浊气尘埃,洗涤得干干净净。佛寺纯净幽美、祥和喜悦的氛围,在这里被渲染得情韵盎然。
“万籁此都寂高效率配资开户,但余钟磬音。”这是一个能抚慰心灵、愉悦心灵、净化心灵的世界。尘世的一切喧嚣、纷扰,在这里都得到了过滤、净化,只余下悠扬宏亮的钟磬之音,把人带入忘怀尘俗、宁静祥和的禅境。
发布于:陕西省财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